國際講座/ 文化數據 簡介與小冊|International Forum/ Introduction and Booklet to Cultural Data
「負育群帶聚落」作為一項實驗建築計畫,其基進性絕非僅是關於某種物理性的空間或地景構築工作,而是如何通過操演多樣性的探測、採集、搜羅資料的方法,來在「空總-臺北盆地」的尺度變化中重新閱讀乃至界定事物之間的「相關性」,進而實踐所謂內部與外部的「關係性」的創造。...
國際講座/ 棲居之事 簡介與小冊 |International Forum/ Introduction and Booklet to Habitat Matters
空總實驗建築計畫「負育群帶聚落」以三場國際講座以延續對話與擴展議題的方式來思考與規劃。接續「建築之外」,第二場國際講座「棲居之事」希望將討論延伸並擴充,從都市規劃、自然與文化地景、城市作為生態系等議題來思考。 當提到「棲地」,彷彿會直接地想到自然生物,但當說到「居住」似乎會...
國際講座/ 建築之外 簡介與小冊|International Forum/ Introduction and Booklet to Beyond Architecture
「建築之外」作為實驗建築計畫「負育群帶聚落」的首場國際講座,我們希冀以此打開對「實驗建築」更多樣的想像,描繪「建築之外」的風景與路徑。 以「負育」為名,已經說明了我們對建築生產的基進思考意涵,這意味著比起實體的建築物,我們更關注的是如何開發與運用邊緣性的負空間──如街道、操...
你所不知道的「雜草」-林芝宇|Lin, Chi-Yu/ The Hidden Facts about Weed
「你覺得雜草是什麼?」雜草稍慢的林芝宇首先讓我們思考常被人們忽視的雜草對人們而言到底是什麼。在聽完各種答案後,她揭開了謎底,他說雜草可以肥沃土壤,餵養很多微生物,讓人們可以有更多的觀查,因此對於大自然來說,雜草是生命多樣化的根基,而對林芝宇來說雜草卻也代表著各種可能性。...
在「空白」中聽見聲音- 吳燦政|Wu, Tsan-Cheng/ Listening to Sound in "Empty" Space
「你還記得早上聽見的第一個聲音是什麼?」 演講的一開始,吳燦政給了我們這樣的一個問題。大多數的人常試圖用一些艱澀難懂的論述去討論「聲音」到底是什麼,但吳燦政不這麼認為。吳燦政覺得聲音可以透露出很多信息,包含對人、對社會、對空間乃至於到文化,都能從中分析一二。從早晨叫醒你的工...
數據,取自文化,用之生活-施永德 |DJ Hatfield/ Data: Collected from Culture, Applied in Life
『數據,其實是一種規模構造的過程。』—施永德(DJ) 演講的開頭DJ向大家提到,長年居住在台灣的東部的他,我想告訴大家「這片土地是屬於祖靈的。」 DJ表示文化數據是非常學術性的討論、以文化人類學的角度來一起探討這個主題。數據的背後也是有文化價值的討論、而數據來自於事件的分析...
用藝術翻轉馬尼拉「公廁」巴石河 - 理羅、茱莉雅|Leeroy New & Julia Nebrija | Rediscovering the Pasig River
巴石河(Pasig River)位於馬尼拉的市中心,流經馬尼拉五個城市,是馬尼拉最早的生命起源,具備豐富的環境資源及生物多樣性,同時他也扮演城市另外的交通要道,是大馬尼拉(Metro Manila)重要的經濟命脈。然而,實際上巴石河的河川污染問題長期以來令菲律賓政府頭痛,因...
重大災難以後,藝術可以做什麼?— 高師大跨域藝術研究所助理教授 蔡佩桂|Tsai, Pei-KueiWhat Can Art Do After Major Calamity?
2014年,高雄發生台灣史上規模最大的石化工業災害,氣爆事發至今已經過了四年。四年有多長,而我們的記憶又有多深,作為一個藝術研究者—高雄師範大學跨域藝術研究所助理教授蔡佩桂老師,對自己拋出疑問,「如果想要記得這樣的重大災難,藝術可以有什麼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