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是曖昧而流動,也是一種協商-Didier Fiúza Faustino 論建築的中介與裡外 Didier Fiúza Faustino│Architecture Is Ambiguous and
法國建築藝術家迪迪耶.弗薩.佛斯提諾(Didier Fiúza Faustino)在 2018 年 4 月 28 日,睽違十年再度抵臺。
春季時分,他的班機提早降落,去接機回臺北市區的車裡,我們播著他喜歡的 House minimal 音樂,他一路張望著臺北城市,說著他喜愛的那些他待過的城市,愜意地聊著,準備明日【建築之外】國際講座分享的情緒。
Didier 作為建築師,以建築形式,去探究身體與空間之間的關係,他在 1995 年從建築系畢業以後,在藝術與建築領域交疊之間展開他個人創作,從而發展多向度的工作方法,從裝置藝術、實驗性藝術、視覺藝術,到多維度的空間創作以及移動機能的建築創作。往後在倫敦 AA 學院教導了 6 年,亦在 2015 年和 2016 年於法國 CREE 建築設計雜誌擔任首席編輯。他現在全職專注在個人的建築專案(遍及墨西哥、哥斯大黎加、比利時、葡萄牙和法國)、藝術裝置和展覽,實踐範圍橫跨維也納、幾內亞、里斯本、洛杉磯等地。
他的建築藝術形式多數時候是對社會回應的宣言,在建築之外,帶領公民面對體制、顛覆制度。
2001 年 Didier 的作品”Stairway to Heaven”(通往天堂的階梯),以面對城市裡頭社會文化層面的空間/領域建構,展現了他的政治和道德觀點;2007 年的創作”One square meter house”(一方寸建屋)則是具體物質化了建物的壓迫感,同時又優質化它的方寸大小(實際上就只有一平方),這一小小的占領作為針對土地價值觀點和地主的提問,讓公民以身為社會的主體站出自我觀點;他的作品亦或透過身體姿態去呈現藝術結構的內裡,也在空間、私領域與公開場合之間,劃出那道曖昧不清的界線。
4 月 29 日,他親臨臺北空總分享他對建築自身,以及建築之外的論點,從公共與私人領域的界面開始談起。
建築是種表態 是拋出社會議題的中介質
在移民問題還沒有在國際話題上受到矚目時,Didier 就以建築作為呈現問題的方式,提出當代移民議題,國家與社會要如何保障移工?
在體現問題,拋出議題的同時,他說建築作為提問並非是找尋解決方法,重點在於點出問題、「議論」問題、探討問題,讓社會去思索我們面臨什麼問題?包含與建築密不可分的土地價值,以及社會建築之間的問題。
建築是協商的空間
在國際間的地理位置,如南北韓 38 度線上的議題,是完全封閉與完全開放的對立;而人的身體在空間裡也是協調的過程,在空間、身體、介面的流動之中找出彼此的錨點。談論建築,不只是建築主體,而是建構新的介面(interface),如此思考,即設計了「環境在建築之內」的構思,而非是建築處在環境之中的思維。
Didier 把人體、動線、環境、物件都看成一個個單獨的介質元素,把這些要素重組,建築就成了另一種樣貌,而建築成了可以重組(Re-organization)的姿態。
然而不只是重構,Didier 也將某個單一的建築要件拉出來放大,做成建築創作的主體。
他在葡萄牙的作品 ”Stairway to Heaven”(通往天堂的階梯)即應用國宅公寓的樓梯間轉化為藝術作品。
樓梯從個人的,封閉的轉變為公共、藝術主體性的,他將樓梯作為模糊的界線,空間之間曖昧的、沒有正式身分空間的轉折,當作對社會議題提問的依據,相當具有啟發性。
圖片 - Stairway to Heaven 源自 Didier 官方網站
他也介紹了其他專案構想,是一個用跟愛情一樣脆弱的瓷器打造房子建築,去探詢人類原始欲望的情感(animality),這樣做為愛巢的築構,也是人體的靈地。
然而空間是實驗的,是不真實的狀態,是表演性的,是有情緒與性情的。
空間是流動的,身體是流動的,場域是流動的。
Didier 不僅僅在打造建築,而是不斷思索建築作為何物,如何讓建築從建築領域出走,如何接際社會議題,如何當作回應土地的方法,如何透過探索建築主體的意義去拋出問題?而它的可見形式早已作為思維之後延伸出去的語言。
建築主體的應用與定義,永遠是流動的。對 Didier 而言,探索、思考建築主體的指向,是最為初衷的構思,往往也因為他透過建築美學高舉被社會懸置的議題,做成建築藝術形式的問題,作品在人群中顯得有意義。
建築之於拋出問題,在提問與曖昧之間,Didier 讓我們重新想像「建築」的可能,以及未來我們如何跨越、出走,走到出建築以外的想像裡。
迪迪耶.弗薩.佛斯提諾官方網站:http://www.didierfaustin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