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親密又疏離-漫遊中的質感採集 蘇弘的光影盒子 Interdisciplinary Collecting Research - Su, Hung│An Untitled Non-Project
上圖_ 蘇弘、王敬安、王重翔在麻豆鴿舍的採集研究創作。
紛亂繁雜的數位時代,人人求新求快,在轉瞬即逝的片段生活裡,眼睛盯著電子設備就成了現場的精神不在場證明,曾幾何時人們還渴求質感的時刻嗎?我們可曾稍作停留,去觀看自身所處的周遭環境?
蘇弘,巴塞隆納高等建築學院 ETSAB 建築碩士及博士班。是負育群帶聚落專案合作的採集研究創作藝術家,他的創作:《沒有題目的不設計》,似乎對數位社會做了溫柔的回應。
無論是過去蘇弘在麻豆對無名花園的紀錄,果園入口的觀看,或是將危險消遣的鴿舍做空間的遐想,他的創作思維遊蕩在景觀與建築之間、理論與實務之間,進行著空間探索。
上圖_ 蘇弘在講座分享情況
透過航照空拍圖,到身體觸覺的視覺尺度觀察,蘇弘與漫遊團隊王敬安、王重翔,從中看見建物與空間不同的寬廣與細微,也透過線索設計,讓漫遊者在中性的遊走中,做的想像拼貼,拾荒歷史與被遺忘的夢境,撿拾消逝的痕跡,拼組成想像、影像跟空間的產物。
上圖_ 麻豆拼貼創作
對於空總建築主體的光影紀錄,《沒有題目的不設計》,設計了沒有預設的目的。
讓身體的感知與行走動態中,去碰觸大地,去穿透對歷史空間的情緒,是希望是恐懼,存在著擔心與害怕。
蘇弘將空總的建築視為光盒子,試圖從攝影技術、光圈快門與底片化學反應的機械複製中,以固定位置與固定角度的視角,採集光影的轉變,試圖讓漫遊者在自身所處的時空中,讓那難以言說的親身感受,如夢、像猜謎、行走迷宮地重新回到生活經驗當中,既中性且有意識的進行創作,從環境潛在的精神,去萃取場域的體感與沉浮,嘗試接近一種狀態:對地方做出熱切卻又疏離的詮釋。
上圖_ 空總古蹟內的房間採集照
歷史與構築彼此包圍的古老建築,因光影轉變的紀錄,而留下質感的姿態。
上圖_ 空總古蹟內的房間採集照
採集者王敬安與王重翔,是景觀背景的設計者,這次為空總專案,帶著相機做了多次的現場採集、空間探索和觀察,在光影的取決之中留下他們觀看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