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自然一直都在,我們該如何與它互動?-洪廣冀的生態系科學理論 Hung, Kuang-Chi | Interacting With Nature- by Hung's Ecological Sc


【棲居之事】系列講座-1

演講開始前,洪廣冀以他面試高中生選擇地理系的理由開場。問到這個問題,高中生的理由不外乎是喜歡旅行、喜歡探險……等等,這讓洪廣冀從中去思考-地理學者或地理學,真的是關於探險、關於旅行的一門學問嗎?

他提出,地理學就和【棲居之事】的主題一樣,也就是關係到「你在哪裡」的學問。舉例來說,17世紀的人利用解剖人類的構造去追問人類到底是什麼?相較於過去的社會及文化,人們對於棲居是什麼,對於人類對這世界如何相處有各式各樣的回答。但是在當代的世界裡面,我們卻活在完全不一樣的世代,我們對於自然、森林、植物還有動物的理解是相對單薄的。

從藝術的層面去思考生態,可以想像人跟自然或是跟空間之間的關係。洪廣冀提到,為何要使用「系統」這個詞?又何謂「系統」?難道「系統」沒有歷史嗎?洪廣冀解釋:人和自然,或社會和自然的互動關係,在生態學歷世上各有不同的理解方式,「系統」只是眾多方式的其中一種。舉例來說,美國環境史學家唐納德・沃斯特(Donald Worster)在他的著作《自然經濟》(Nature’s economy)曾解釋自然經濟是什麼。他說自然經濟是指全部的物種與生物都活在一個整體之中,彼此之間緊密相連。就好比人類的經濟,在一定的範圍內,從生產、分配、流通到消費活動這些關節點,也都是息息相關的。

自然經濟又反映出一個「伊甸園式」的世界觀,它的觀點在於造物者創造世上一切生物給人類使用,各有所長,不會有「無用」的可能。18世紀「浪漫主義式」的觀點出現,主張不使用科學儀器去了解自然,而是生態學家要把自己想像是一個眼球,走到荒野裡用全身的感官去體會自然帶給自身的啟示。因為自然是一個整體,無法待在實驗室用儀器研究它,但我們可以試著把自己當作儀器去探測它,去了解它。

講座尾聲,洪廣冀以布魯諾・拉圖(Bruno Latour)提出的《我們從未現代過》來訴說社會與自然的分離。當代的社會把「自然」排除在外,然而不管是生物、物質或是環境本身他並沒有遠離人類生活。我們該如何與「自然」互動,以更和諧的方式共存,是我們這個世代要去面對的最大提問。走出戶外,我們可以更接近生態、更接近自然,也可以有更多元的想像,創造人類與自然和平共存的可能。

文|實習生 陳思羽

責任編輯|姚羽亭

Featured Posts
Recent Posts
Archive
Search By Tags
No tags yet.
Follow Us
  • Facebook Basic Square
  • Twitter Basic Square
  • Google+ Basic Squar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