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聽見城市在說話-跨域採集研究 蔡宛璇+澎葉生 Interdisciplinary Collecting Research- Tsai, Wan-Shuen + Yannick Dauby | Lis


【棲居之事】系列講座-4

「為何選擇北投?」

聲音工作者蔡宛璇說,透過採集工作來看整個台北,發現北投這個地方無論是開發時的角度,或是跟自然長期互動之後產生的都市紋理,都是非常適合做採集工作的地區。

採集工作的過程中,澎業生和蔡宛璇以聲音作為採集的媒介,透過觀察與聆聽,在不同的環境感覺聲音,訪錄關鍵人物,接著提出觀點或彙整採集的資料,經過剪輯,最後思考如何發展再現的方式。

回應空總未來其一的方向發展—影視音瀏覽,蔡宛璇與彭葉生認為,台灣目前缺乏在特定適當的環境條件裡去分享或探討聲音,甚至是擴散出去的據點。

「如果在空總可以有一個城市聆聽的平台,會從什麼樣的地方開始?」

他們把答案分成兩個面向:實體空間建構,以及聲音與場域的創作。

關於聲音與場域創作,他們提出三個要點:一是需要創作刺激;二是思考如何串聯相關領域的人事物;最後,研究、收集與監製作品的資料庫。

實體空間建構分成兩個層面,第一個是關於聲音的實驗空間,包含了技術、器材和人才的整合或培訓;第二個是聆聽的共享空間,針對聽覺去建構一個空間。「語音場」的重要性是在目前現有的美術館、視覺藝術系統所在的空間或是各式各樣的建築計畫裡面較少討論的。

在一個聆聽一個環境或是多元環境,如何去參與城市的再造?以他們在北投採集聲音的例子,其實也是透過聆聽或是聲音,用不同的角度試著去理解不同的層面,做一個「城市聆聽者」,打開自己的聽覺,把平常被忽略的脈絡凸顯出來,才有打開討論的可能性。

文|實習生 陳思羽

責任編輯|姚羽亭


Featured Posts
Recent Posts
Archive
Search By Tags
Follow Us
  • Facebook Basic Square
  • Twitter Basic Square
  • Google+ Basic Squar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