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修城市,從社區維修開始-侯志仁談「公民城市」Jeffrey Hou | To Fix The City, Let's Start From Fixing The Community
【棲居之事】系列講座-2
「棲居」是環境裡的一種社會行為,然而身處當代社會,特別是城市生活,棲居方式卻趨向單一,人們的生活不外乎圍繞在工作、消費和娛樂。城市裡是否可能有更多的「負空間」,更多另類的選擇,是侯志仁在這次論壇中想要邀請大家一起來思索的問題。
當天講座分成三部曲:一、Common(共享/共用)二、Prohibits(入侵/挪用)三、Co-work(共同工作)。藉由這三部曲,侯志仁逐步帶著大家去認識城市的公共空間規劃和社區營造的研究與設計。
「共享」顧名思義指的是資源或空間的共同分享及利用。侯志仁舉了幾個社區共享的案例,例如「維修香港」團隊,他們團隊成員來自不同領域、身份或職業,在香港「雨傘運動」時組成工匠團隊,幫助一同參與的學生們建造一個自習空間。但,運動結束以後還能以什麼樣的方式繼續推動社會改革或政治改革?「維修香港」團隊打著【維修香港,先由維修社區開始】的口號,開始幫社區居民修理傢俱或電器,透過修理和居民互動,讓居民們對目前香港社會中的問題產生共鳴。
除了香港,台灣也有相似的共享維修空間-南機拌飯,主要推動剩食共享與街友就業協助,並在空間設立「共煮廚房」,與附近的餐廳店家合作,為獨居老人送餐。因為這些活動,不僅連結社區居民,也吸引外地群眾慕名而來。在活動的過程中,也傳遞了剩食的運用以及共享經濟的觀念。
除了利用共享的概念連結社區關係外,侯志仁還提到利用空間「挪用」也能建立關係。他舉例:西雅圖某個華人社區的一條巷弄,原本很陰暗讓人畏懼,為了打破對它的刻板印象,居民開始在巷弄辦活動,把社區常有的場景轉移到巷弄裡,像是在巷弄中打麻將,活絡巷弄的氣氛,同時也帶動鄰里之間的互動。
城市是開放的,足以讓多元多樣的棲居方式發生與存在。「當人自己可以決定要做什麼的時候,各種可能性就會發生,」侯志仁說,利用「共鳴」去創造關係,營造社區,進而就有可能改變一個環境。過去對於環境規劃上有太多的框架,如何讓「棲居」本身從既有體制被釋放出來,是我們作為這片土地的一份子該去思考的議題。
文|實習生 陳思羽
責任編輯|姚羽亭